首页 滚动 正文

精酿啤酒行业:金矿还是陷阱? 微速讯

2023-07-04 15:15:06   来源:顶端新闻    

作者丨勾勾

从2021年起,中国的精酿啤酒市场蓬勃发展,正逐渐进入大众市场。资本市场验证了精酿啤酒的火爆,2021至2022年的融资事件超过前六年总和。

五大啤酒巨头都推出了各自的精酿啤酒产品。主打鲜打闪送的优布劳已在全国800个城市及区县开出了2000家门店,在商业模式上探寻出了另一种可能性。


(资料图片)

中产作为精酿啤酒的主要消费者,在下班后喝上一杯已成为他们的日常。

显然,精酿啤酒行业正在加速奔跑。然而,在大环境向好的同时,精酿啤酒企业并非都能够吃到红利,这其中,有行业发展不够成熟的因素,也有企业自身实力的原因。

资金和渠道能力不足的中小企业,需要谨慎入局。

快速发展下,存在盈利难题

2013年,中国啤酒产量见顶后开始步入下行轨道,传统啤酒巨头开始调整产品结构,他们的目标一致,都在转型高端。

传统啤酒转型与精酿啤酒的加速发展在时间上一致,2013年,精酿啤酒开始得到资本市场关注,行业开始进入高速成长期。中金数据显示,精酿啤酒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从2013年的不足百家到2019年超过1000家。

图源:CICC中金公司

但若说精酿啤酒进入爆发期还为时过早。精酿啤酒这一概念起源于欧美市场,与发展成熟的美国市场相比,国内的精酿啤酒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金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精酿啤酒的渗透率只有1.9%,被称为精酿啤酒元年的2021年,渗透率还不到3%,仅为2.8%,市场规模(销售口径,下同)为517亿元,作为对比,美国2021年精酿啤酒的渗透率为13.1%。

对于何时能超过10%,目前各大机构普遍预测到2025年,中国精酿啤酒的渗透率将提升至6.3%,对应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300亿元以上。

由于发展不够成熟,精酿啤酒企业在盈利方面尚存挑战。

来自中金证券的数据显示,2021年精酿啤酒相关企业的注/吊销数量达到506家,远超过2016年至2020年的11家、40家、116家、278家和414家。

尽管精酿啤酒行业风头正劲,但并非所有入局者都能够在行业发展的浪潮中稳步前行,尤其是许多中小型精酿啤酒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和经营压力时或难以为继。企业快开快关成为现阶段精酿啤酒发展的一大现状。

制约发展的两个因子:

价格&渠道

鲸都鲜酿的创始人王龙在与新经销的交流中谈道,“消费者对精酿啤酒的接受度需要一个逐渐培养的过程。就像咖啡最初只有宝岛和星巴克这样的品牌,现如今像瑞幸、奶茶店、麦当劳、肯德基等都提供咖啡,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和降低成本,从而被广大消费者接受。”

他表示,消费者在选择精酿啤酒时会考虑几个核心关键点:口感、价格和便捷性。口感满足的情况下,价格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对于像啤酒这样的即饮消费品来说,铺货率的不足会影响购买的便捷性。

我们首先来看价格因素:

一方面,精酿啤酒的价格属于酒类高端产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众群体的扩大。

根据中金公司的分类,针对精酿啤酒市场可将消费者依次分为精酿爱好者、精酿普通消费者、精酿潜在消费者和普通啤酒消费者,越往后消费者规模越大,但消费黏性越低。

另一方面,精酿啤酒由于受众偏少,现阶段相关企业只能通过提高价格来覆盖成本。

消费端,有酒馆老板曾向媒体提到,店内没有自己品牌的精酿,全部靠购入其他品牌的精酿生存,大部分为国外品牌。原本外购精酿的毛利率在50-60%左右,但随着物流、存储等成本的增加,外购精酿的毛利率只能达到40%,甚至有些品牌只达到30%。

生产端,也有相关人士曾向媒体透露,小众品牌如果定价没有达到300%的毛利,就很难维持下去。以一万吨的量为例,如果全部不销售出去,20%的毛利率就十分不错。但假如只卖出去了2000吨,售价不高的话,很难收回成本。

其次看精酿啤酒在铺货方面的情况:

新经销此前发布的《对短保精酿产品城市破局的思考》一文中曾提到,精酿啤酒品牌当前的分销渠道较少,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酒吧、餐厅等场所,这限制了精酿啤酒在餐饮市场的覆盖范围。更重要的是,餐饮渠道被五大巨头把持,进店的壁垒极高,也限制住了精酿啤酒的普及。

另外在分销渠道方面,大卖场内啤酒SKU可能达到100以上,精酿啤酒于便利店和餐饮场所的SKU相对较少,可能不到30或更少,或限制了消费者在便利店和餐饮场所购买精酿啤酒的选择。

而在零售渠道,来自中金公司的报告显示,精酿啤酒销零售渠道相对传统啤酒表现弱势。根据CBCE 2020调研统计,近70%的精酿厂商餐饮渠道销量占比超过50%,而73%的精酿厂商零售渠道销量占比不到20%,独立精酿厂商在价格敏感度更高的传统零售渠道扩张困难。

突围方向:渠道场景创新

除了行业因素,面对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中小精酿品牌自身实力不足,也致其很难实现规模化发展。

一项数据显示,只有约30%的精酿啤酒厂商能够在市场上生存超过5年。虽然一些独立精酿厂商展现了全国化的潜力,但更多的区域性独立品牌的年销量却难以突破千吨。

针对打造精酿啤酒品牌,有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走区域品牌的路子会比较容易成功,如果想做全国性品牌,要么得有超强的营销能力,要么就得有超强的渠道能力。

当下,精酿啤酒行业已经出现很多新场景,新兴的精酿啤酒厂商或许可以通过借鉴、创新新的渠道场景来打开通路。

常见的酒馆渠道正在向社区和下沉市场,且出现了“酒馆+”的多元发展趋势。例如,蒸汽熊精酿酒馆专注于社区店铺,鲸都鲜酿强调新零售与社区场景,海伦司尝试以“大排档+小酒馆”的模式发展。

除了小酒馆,街头出现了一种类似奶茶店大小的啤酒站。一位业内人士介绍道,这种站点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酒类,顾客在餐厅用餐时只需要打个电话,就能在15分钟内把酒送达,分走了其他渠道很多流量。

其背后是部分酒企利用“线上+线下”的方式链接C端,优布劳就是通过开放加盟,建设啤酒站,拓展了上千家店铺,在全国范围内站稳脚跟。

直销方面,业内还存在一种“前店后厂”的销售模式,在美国,酒厂旁边开设一家酒吧,将水龙头直接连接到酒厂内部,让顾客能够第一时间品尝到最新鲜的啤酒。国内的精酿啤酒品牌或与酒吧、餐厅、生鲜超市合作,采用自购设备进行现场酿造的前店后厂模式。

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将以上方式进行组合。比如蓝村啤酒厂采用“打酒站+前置仓+小酒馆”的模式,在社区建立精酿仓库,为消费者提供新鲜的精酿啤酒。与此同时,也为周边的餐饮消费者提供新鲜的精酿啤酒。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啤酒站,还是“前店后厂”等模式与供应链建设密不可分。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将确保精酿啤酒的品质和稳定供应,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在渠道布局上,企业需要与供应链建设紧密结合,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写在最后

精酿啤酒行业,一半是金矿,一半是陷阱。

对于转型高端的啤酒头部企业,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和时间,可以在精酿啤酒赛道摸索前进。

但给予新兴的中小精酿品牌的时间却不多,如果不能尽早建设自身的优势,很可能在下一轮行业洗牌中出局。

关键词:

为你推荐